2021年11月7日,为期两天的首届长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武汉长江文明馆落幕。会议期间,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院所的11位知名专家、20多位论文作者,围绕“新时代长江文化传承与创新”主题展开交流,在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等方面凝聚了共识。
开幕式现场 孙雄摄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释了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重要意义,也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次会议正是在总书记讲话一周年之际召开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先生视频致辞表示,长江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这条伟大的河流孕育了长江文明。中国政府制定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给古老的长江文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他认为,首届长江文化学术研讨会为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专家和利益相关方,提供了一个新的国际开放平台,就如何共同推进大河文明、促进世界生态文明发展交流思想。会议提出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将有助于全世界理解共同确定的生态和文明需求,携手共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夏泽翰先生视频致辞。晏华华摄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冯天瑜通过视频为大会致辞。他说,长江是一条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特别优厚的河流,在北纬30度南北这条人类文明发源线上,长江流域的条件最为优胜。万里长江孕育了羌藏文化、滇黔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赣皖文化、吴越文化。他相信长江经济带是未来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主力和主战场,认为研究长江文化,追溯其历史,推究其发展走势意义重大。
冯天瑜教授视频致辞。晏华华摄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世华,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沈壮海为研讨会致辞。
会上,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熊澄宇、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等学者,从长江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等角度进行交流。熊澄宇认为,巴蜀文化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发生、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有着独立、悠久的文化始源和文化模式,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文明的源头。方勤认为长江中游文明与黄河文明之间交流不断,在历史上形成了两次文化交流浪潮,第一次浪潮发生于仰韶文化时期,第二次浪潮发生于肖家屋脊文化和二里头夏文化时期、商周王朝时期。他列举大量文物分析了两次文化交流的进程和表现形式。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等学者围绕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利用主题交流观点。刘玉珠认为,让长江文物活起来、长江文化大旗扬起来需要站位高远,面向世界,双向交流;需要深入研究,科学保护,提炼价值;需要多方参与,调动资源,创新利用。贺云翱表示,保护长江文化首先要做好长江文化的基础调研工作,理清长江文化及长江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空间结构、文化内涵、发展动力、价值体系、保护现状、传承路径、弘扬方略等。今年两会期间,他还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的提案》,提议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提案得到有关部门的研究和回复。
平行论坛。孙雄摄
最后,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樊志宏做了会议总结。
樊志宏院长作会议总结。 孙雄摄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由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主办。今年6月发布研讨会征稿信息以来,全国各地30多家高等院校、社科院、党校、规划设计院、文化传媒的100多名专家学者积极响应,递交论文。因为疫情,部分专家不能亲临会场,他们的思想智慧与研究成果通过嘉宾发言、大会论文集、场外建言等形式汇聚,更多的学者也正在瞩目长江文化、研究长江文化、传播长江文化。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是武汉市属唯一综合性智库,名列国家核心智库榜单,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先进城市社科院,是社会主义新型智库和社会主义思想库。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是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与武汉大学共建的实体科研机构,正在建成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是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长江水利委员会、武汉大学共同兴建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这次研讨会正是集中了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博物馆之所长,共襄盛举,也意在构建政府、学界、社科界与博物馆界之间文化交流的平台,促进文化高质量发展。
(科研处、哲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