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的要求,深化新时代英雄城市的内涵、外延、价值等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武汉市社科院于2022年6月7日成功主办“武汉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专家座谈会。座谈会由武汉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樊志宏主持,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武汉市社科联主席吴天勇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武汉市社科院副院长刘海虹参加会议,院科研组织管理处、文化与历史研究所、哲学研究所以及湖北江城实验室部分科研人员与会。
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江城实验室战略(管理)研究院、江汉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7位专家学者,围绕“武汉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的战略策略、路径、方法及武汉英雄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等会议主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江汉大学原副校长涂文学教授认为,武汉九省通衢、天元之位的地理格局,使武汉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残酷的战争焠炼出武汉人居安思危、处乱不惊、应急善变和敢为天下先、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城市性格和英雄气质,由此兵商互动成为武汉城市发展重要的动力机制,也是形成武汉城市文化特质和市民性格的重要动因。同时,周而复始的动荡环境养成了武汉人富于韧性、负重前行的坚强秉性,使武汉成为一个百折不挠、自我修复能力极强的城市。弘扬城市英雄精神首先要弘扬武汉城市历史,增强城市自豪感,提升城市自信力;其次要做到传承精神,注重武汉英雄精神的人民性底色、革命性特质、时代性内涵;此外还要注重城市品牌的打造,形成争做新时代城市英雄的社会氛围,不断擦亮武汉英雄城市的金字招牌。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傅才武认为,荆楚文化底色和重大历史记忆建构了武汉勇毅坚韧、敢于担当的城市文化性格,大江大湖和南北交汇的地理空间结构造就了武汉雄阔大气、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性格,商业性功能城市定位塑造了武汉流动开放、通变任放的城市文化性格。推动武汉城市文化精神内涵的当代转换主要应该从历史文化名城的视角转向未来城市的视角,建设未来超级城市的样板,引领21世纪人类大河文明城市的发展方向。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教授刘玉分析了当前武汉城市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弘扬武汉英雄城市精神一方面应重视平民英雄的塑造,可以通过举办“江城名匠”大赛等活动,挖掘和推广平民英雄;另一方面应重视影视作品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城市的宣传推广。
湖北江城实验室战略(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梅建明分析了目前国内集成电路发展现状和趋势,从雄厚产业基础、人才优势和攻克卡脖子技术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武汉争创全国集成电路第三极的优势基础,并提出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大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做优环境聚集高端人才等具体建议。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吕尚彬认为,塑造传播好武汉新时代英雄城市形象应处理好四大关系,即处理好城市形象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城市总体形象与分区定位形象的关系,城市形象构建本体发展与形象定位的关系,传播平台中的自塑形象与他塑形象的关系。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研究员周明认为,伟大抗洪精神、新时代水利精神、长江委精神等都属于水利文化范畴,是人水共生和谐的重要成果和生动体现。水利文化、人水共生和谐历史中的英雄主义集中体现在弘扬开拓创新、科学求实的精神;弘扬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弘扬集智攻关、敢于担当的精神。在实践中应用好水利文物和文化资源,持续提升城市软实力;把握重要时间节点,突出讲好武汉水利故事;坚持系统观念,整体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水平,推动水利文化、人水共生和谐历史中的英雄主义传承走深走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教授陈刚从科研教育的角度来阐释英雄精神,他认为自然科学的研究也需要英雄的气派,和平年代里教书育人、科教报国的“战场”上也需要英雄精神。地大将科学研究与投身祖国河山紧密融合的办校特色,是地大人的英雄精神的体现。武汉这座英雄之城需要平凡工作中凸显伟大品质的英雄、需要各行各业的英雄不断呈现。
在听取专家发言后,吴天勇副部长进行了会议总结,充分肯定武汉市社科院主持召开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指出邀请行业的领军人物参与打造英雄城市的讨论,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他强调,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文化的创新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的是寻找人内在的精神动力。随着进入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的到来,城市精神的演化出现了新特点,如何弘扬好传承好创新好城市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研究。新时代传承好城市英雄精神需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企业精神与城市精神、个人与城市精神等三大关系。在方式方法上要注意多学科多维度研究、多部门的参与以及多要素的整合,形成全民弘扬城市精神的氛围,推动城市持续发展。
樊志宏院长对专家发言分别作了点评,并对下一步聚焦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开展深度的学术推展、深化理论和实践结合等方面的工作和设想进行了阐述。
(科研处、文史所、哲学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