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社科要闻
武汉市社科院大江论坛第11期在武汉中心书城成功举办
武汉市社科院大江论坛第11期在武汉中心书城成功举办

2023年1月9日下午,大江论坛·长江文化学术报告会第11期在武汉中心书城成功举办。此次报告会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北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武汉市社会科学院、中信出版集团、武汉出版集团、长江水利委员会宣传出版中心联合主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三千里汉江、五千年文脉。著名作家袁凌,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以分享新书《汉水的身世》为契机,探讨对汉水的独特记忆和文化理解。

图片1

武汉市社科院院长樊志宏为本次论坛致开场辞。他从“幸存者偏差理论”视角对汉江文明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深度解答。一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生产力等条件所限,早期文明反而更容易在河流的支流上孕育和发展。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因而具备了早期文明诞生的可能性。二是对长江干支流的探索也是对人类生存空间探索的重要方式。如徐霞客对长江的考察推动了人们对长江源头的认知。三是作为打通黄河、长江流域的连接通道,三千里汉江在沟通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成就了推进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格局的主要文明融合通道。他认为如果跳出“幸存者偏差”的局限,汉水才是真正的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主脉之一,汉江丰富的文明形态,为汉江构建成体系的国家文化公园准备了基础条件。

图片2

随后,著名作家袁凌、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围绕新书《汉水的身世》与读者分享了对于汉水的独特理解。袁凌认为古代汉水在承担国家漕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以自身从山村到西安再到北京的经历,言说自己一直都是汉水的受惠者。李修文认为汉江就是一个超级文本,诗人通过丈量的方式激发了自我感受,从而冲破了文本的束缚。这种书写调性语录,就是书写日常生活的本身。

活动现场,观众还就诗人的丈量如何影响汉江诗性,虚构和非虚构如何反映真实性等问题与两位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

本次论坛由《武汉社会科学》、《水文化》、《长江日报》、武汉广播电视台、长江网、《大江学术》公众号等学术及媒体支持,3.4万名网友同步在线收看。

副院长袁超越,科研处处长董实忠,部分科研人员代表参加了论坛。


(科研处、文化与历史所供稿)

院办电话:027-82630092   地址:武汉市发展大道495号   传真:027-82630092   邮箱:430019
版权所有: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鄂ICP备09008587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9号
Copyright Wuh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版权所有 @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电话:027-82630092 传真:027-82630092
地址:武汉市发展大道495号 邮编:430019
鄂ICP备09008587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