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推动新时代文艺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6月6日下午,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湖北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武汉市社科院、武汉市社科联、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江岸区委宣传部和多牛世界联合主办的大江论坛2024年第6期(总第28期)公益性主题讲座“美美与共:电影艺术与城市发展”在平和打包厂旧址·多牛世界成功举办。
武汉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樊志宏博士出席并讲话,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董实忠研究员主持活动,武汉广播电视台同步网络直播。
活动伊始,武汉市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董实忠研究员,武汉市江岸区委宣传部部长孙晴,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董事长程凡,以及多牛资本董事长蒋海炳共同为武汉工程设计学院·多牛世界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揭牌。
蒋海炳董事长感慨道:“泛影视产业对一个城市而言,已经不仅仅是文化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的日志,更是年轻人展示自我以及多元发展的舞台,并能够转化成城市发展的深层次动力。同时,因其完整而成熟的产业链和全球化的消费人群,泛影视产业可以说走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要深刻认识到影视行业对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和积极意义。平和打包厂浓缩着一个城市百年实业的底蕴和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多牛世界也将是文化多元融合和新质生产力的发生器。多牛世界非常渴望与影视行业、科技行业有识之士、有志之士以各种形式进行合作,一起推动武汉本土影视行业的繁荣发展,成为包括短剧在内的泛影视行业创业者的热土,成为AI等新质生产力落地的实验室和试验田。”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董事长程凡以《致武汉,电影梦》为题作活动致辞。他指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常常将城市的风貌、文化和生活融入其中,成为我们认识城市、感知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 电影,需要武汉这座“科技之城”、“大学之城”的承托,有了武汉,大家可以尽情去梦想电影的未来。
星光传媒董事长、薄荷娱乐创始人、电影导演王喆从制片角度,介绍即将上映的电影《理工男》与武汉的关系及对武汉电影产业的期望。他感慨,“《理工男》的拍摄及取景拥有浓厚的武汉烙印,武汉既是影片最主要的取景地,涉及了华中科技大学、光谷、武汉长江大桥等武汉地标。同时,电影的故事背景也与武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仅展现了武汉的美丽风光和人文底蕴,讲述了武汉在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和贡献,更传递了武汉人民奋发向上、自主创新的精神风貌。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副教授、广播电视系主任林吉安深入分析了电影产业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之于城市的特有价值。他强调,只有充分挖掘电影产业对城市的多重价值,才能真正做到“影城融合”,使电影在跨界融合发展中不断释放新的潜能。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成龙影视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吴凡副教授围绕“电影的未来,及其与城市的未来”展开主题分享。他谈到,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的制作和观影方式将会发生巨大的变革。借科技之风,电影产业必然需要重构自己的生产流程,而武汉这座科创之城未来发展电影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
活动上,还专门播放了一些精彩视频短片,包括由王喆先生担任总策划的电影《理工男》片花,B站热播纪录电影《守护解放西》片花,以及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成龙影视传媒学院师生创作出品电影短片《无腔不学谭》。
武汉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樊志宏博士作总结讲话。他谈到,回看历史,电影和城市的范式几乎是同步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并逐步成型。百余年后的当下,我们正进入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关键点,质变时刻更易洞察问题本质。今天在座几位专家一起讨论了电影与城市相关系列问题,旨在通过讨论探究这些问题的本质,把握未来发展的根本性趋势和主流方向,以使得我们的城市及坐落其中的高校和企业能够抢占更有利的位置。人类的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及其相关的概念体系,是随着文明逐步演进在共同进步的。而探索世界未知领域既需要科学技术等理性的力量,也需要电影等相关艺术提供感性的支持。电影作为融合理性和感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代表着人类社会理性和感性认识能力不断扩张的趋向。能否成为一座电影城市,既是工业时代的城市工业化实力的展现,也将成为未来时代先锋城市的重要衡量标准。因而打造“电影城市”是武汉不可回避、必须回答好的重要时代命题。
出席当天论坛的还有武汉市江岸区委宣传部部长孙晴、武汉市江岸区文旅局副局长杨丽,武汉市社科联副秘书长陈雪松,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有关领导和专家。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相关科研人员、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相关师生代表、城市文化研究者踊跃参与现场交流讨论。
据悉,近年来,武汉市社科院一直致力于长江文化、文化产业、文化创新的研究,其中武汉电影产业发展是热点之一。由武汉市社科院主持完成的多项长江文化发展报告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部委采纳,有关发展武汉电影产业的调研报告获省市领导肯定性批示。
(科研处、哲学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