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科研成果及政策解读
传承弘扬长江航运文化是武汉使命担当
传承弘扬长江航运文化是武汉使命担当

航运承载着物资交易、人员流动、信息传递、文化交流等多维功能,伴随着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整个进程。作为孕育中华文明的两大母亲河之一的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内河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其悠久的航运历程就是一部承载和展现中华文明融汇交流、发展进步的文化史。保护好长江流域丰富的航运文化资源,传承好长江航运优良的文化基因和特质,提升长江航运文化在世界航运文化中的引领作用,增进其在中华文明国际传播、人类文明新形态育成中的促进作用,对于进一步丰富长江文化内涵,完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具有重要和长远的意义。

■ 长江航运文化是塑构长江文明的重要支撑

长江航运助推了多元一体的长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综观世界文明发展史,著名的航道都成为各自文明的重要枢纽。长江航运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数千年来,一直推动流域先民活动空间不断扩大,促进流域各个史前文化包括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溪文化、宝墩文化等相互交流、融合、借鉴,形成了汉、藏、苗、白、傣、土家、哈尼等30多个民族,孕育了青藏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江右文化和吴越文化等多个地域文化。在长江航运的推动下,多民族、多地域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长江文化和中华文化。

长江航运促进了长江流域的兴盛与繁荣。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人工运河的开凿开启了商货远程流通的新局面。楚国开凿沟通长江汉水的“扬夏水道”;吴国开凿邗沟使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联为一体;秦灭六国后开挖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打通了长江、汉水、淮河、珠江等江河联运通道。两汉时期,通过长江、汉水形成“南船北马”水陆联运路线,实现南方贡赋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政治中心,进而构筑起我国南北漕运大动脉。江河联运主轴、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成为沿江客货运输的生命线,带动了江河沿线城镇的商贸繁荣,至明清时期已形成数以十计的商贸重镇,其中“四大名镇”之汉口镇、景德镇、朱仙镇都得益于长江干支流水运的惠泽。尤其是汉口镇凭借两江交汇的特殊地理优势,至清朝中前期发展为“天下四聚”之一,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长江航运塑造了长江文化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作为横贯东西、牵南接北的大动脉,长江航道“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引领中国古代商业文明发展。最具中国文化标识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大多产于气候温润的长江流域,通过长江水系四通八达的水路运输,不仅成为中国古代商贸交易中最重要的商品,还借助“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中俄“万里茶道”等,销往中亚、东南亚、欧洲等地区和国家,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塑造了长江文化、中华文明的商业文化基因和开放包容的特质。

■ 传承弘扬长江航运文化是武汉的使命担当

武汉怀抱长江汉水,航运自古发达,长期是长江中游著名商埠、航运中心,着力打造长江航运文化创新展示空间,注重长江航运文化的凝练传承和弘扬创新,是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从水运网络看,武汉位居中国内河水运交通体系的核心枢纽地位,航运资源居中独厚。武汉水运航道四通八达,不仅可通达国内诸省市地区,还可便利扬帆出海。2020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提出打造“四纵四横两网”内河水运网络,“四纵”中的汉湘桂航道建成后将使武汉拥有上海和北部湾两个出海口。武汉居于中国南北水网的十字路口,是内陆水运通江达海的枢纽型港口城市,地理位置优势独特,具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航运航道资源。

从历史文脉看,武汉航运历史悠久,港口众多,航运历史文化积淀丰厚。自商周以后,长江航运帆船运输赓续不断,代有记载。晚清轮船运输兴起后,武汉的国际轮船航线可直达欧洲和日本等诸多国际港口,武汉成为国际知名港城,被称作“东方芝加哥”。在清朝末年,仅在汉口一地,从硚口到集家嘴就分布有各类码头60余座,成为这座城市特别的记忆符号。丰厚的航运历史文化资源,亟须通过打造创新展示空间,开展长江航运文化传承保护和弘扬创新。

从辐射功能看,武汉是当代长江航运的管理中心、高端服务中心、科创中心和应急安全治理中心、航运企业总部的集聚地,具有成为长江航运文化中心的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航道局、海事局、船检局、通信局等长江航运管理中心都设在武汉。武汉还汇聚了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科技、航运法务、航运交易等长江航运高端服务业;是中国内河航运的科创中心,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内河水运水上安全和应急治理提供专业支撑和技术保障;武汉还是中国长江航运集团等众多大型航运企业总部所在地。这些都促使湖北武汉必然成为长江航运文化中心。

从长远发展看,湖北武汉绿色智能水运体系建设,必将在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当前在水陆空联运交通体系下,长江航运以其载量大、成本低、污染少、运程长的优势,依然承担了沿江绝大部分的货物运输,是全球内河运输最繁忙的河流。面向新时代,湖北正着力构建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船舶等组成的绿色水运体系;运用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建设智慧港口,构建信息化现代物流体系,搭建航运信息特色平台,着力打造绿色智能化内河航运中心。随着以湖北武汉为引领的长江航运数字文明、生态文明的发展,长江航运文化必将成为中国内河航运文化、世界大河航运文化的引领者、推动者。

■ 长江航运文化博览中心的建设构想

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长江航运文化的展示空间创新,应规划建设长江航运文化博览中心,充分凝练和展现长江航运文化的历史内涵、文化价值和传播功能,建成彰显中华文明、长江文明精神特质的文旅融合公共文化空间。

鉴于武汉地区长江航运文化旧址遗存散布于武汉主城区两江四岸的特点,可筹划打造以武汉关至集家嘴为核心、两江四岸航运文化带为主体、点面结合的长江航运文化博览中心。在最具武汉沿江特色的地标武汉关至集家嘴地带,打造长江航运文化博物馆。博物馆以探源长江航运文明及其推动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演进进程为主要功能,展示长江航运文明的发展进程、航具制造、航道变迁、物流商贸、航政演进、历史人文、码头旧址遗存等。在理清航运文化脉络的基础上,创新展陈方式,拓展博物馆载体功能,把博物馆办成一个多功能融合的现代公共文化空间。同时,依托码头、航道等现实场景,建设码头微型博物馆,形成微型码头博物馆带。依托长江航运文化历史和面向未来的航运绿色智能发展,打造“唯见长江”系列长江航运文化IP,展现开放包容、文明创新的长江航运文化特质。

本文为湖北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课题(项目编号:HCYK2022Y37)的部分成果。

(作者分别为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陶秀丽、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研究员 黄强、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张笃勤)

院办电话:027-82630092   地址:武汉市发展大道495号   传真:027-82630092   邮编:430019
版权所有: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鄂ICP备09008587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9号
Copyright Wuh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版权所有 @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电话:027-82630092 传真:027-82630092
地址:武汉市发展大道495号 邮编:430019
鄂ICP备09008587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