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科研成果及政策解读
规划建设国家人文步道 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规划建设国家人文步道 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樊志宏   王光艳   陶维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遍布着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海量文化和文物遗产,它们是民族发展史上的珍珠,是民族诞生崛起篇章中最好的见证,是承载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是赓续文明根脉、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我们在高度重视中华文明溯源之时,也应密切关注中华文明演进之路,责无旁贷地维护好、阅读好、阐释好这些“历史之径”“生命之路”,并将当代中国的发展之路汇入其中,赓续文明演进的“未来之径”。规划建设国家人文步道,就是以步道方式串联历史、展示当代、指向未来,活态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建设国家人文步道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国家人文步道有助于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复建复兴焕发民族‘历史之径’‘生命之路’生机活力”为主题,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导向,国家人文步道能够将遗址遗迹和自然景观串联成线、成网,构筑人文绿道、山林道等步道网,对于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展示中华文明整体形象、指引文明新形态发展方向、增进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意义重大。

建设国家人文步道有助于夯实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一个寻踪中华文明之源远、展示中华文明之流长的文化载体,串联中华文明“多元”、构建中华文明“一体”的整体系统表达展示平台。国家人文步道能够有机串联历史文化,是四维时空导引体系,能够成为读懂中国的步道目录,提供沟通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桥梁。建设国家人文步道,有助于充分激活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度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向世界呈现绚烂多彩的中华文明。

建设国家人文步道有助于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满足人民对美好品质生活的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实践好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批判继承原有现代化路径基础上,探索新路径新模式。规划建设国家人文步道,深挖沿途区域文化底蕴、联动周边文化旅游资源,有助于发掘文化资源价值和激活文化消费潜力,打造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集聚高地;有利于打造串联城乡的“绿色珍珠链”,连接遗址、遗迹、遗产的人文知识网,中华文化的立体地图和跨越山水的消费场景,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有利于深度融合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实现人类生产、生活、生态整体营造和良性循环。

建设国家人文步道有助于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深刻影响着全球发展。如何从文明冲突走向文明互鉴、文明交融,是人类社会一直未曾系统解决好的重大历史命题。答好此题,需要深入到各自文明演进的道路上来进行。国家人文步道能够展示不同时间和不同区域的文化遗产、生活情状、自然景观,展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命运休戚、兼容并包,展示讲信修睦、以民为本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能够成为中国主动进行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载体,成为促进全人类和平互助发展的文明新形态的价值符号。

建设国家人文步道具有可资借鉴的经验

国家人文步道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尚无现成案例,但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的建设经验可以借鉴。规划建设国家人文步道,可以从三个层面寻求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

从理论逻辑来看,国家人文步道建设有丰富的理论支撑。作为时间、空间与文化的复合体,目前已有与国家人文步道相近的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线路、绿道、文化廊道、线性文化遗产等,国家人文步道建设完全可以吸收借鉴。

从历史逻辑来看,国家人文步道建设有很好的经验积累。伴随线性遗产、文化线路等理论逐渐发展成熟,国内外在构建时间、空间与文化复合体的实践方面有经验丰富。印加古道、欧洲文化线路以及中国陕西褒斜道、京杭大运河等,均为良例。充分汲取文化线路建设的经验,策划建设国家人文步道,通过线路的合理组织、规划建设以及理念阐释和视觉表达,还原历史文化场景和言说体系,传达时代价值。

从实践逻辑来看,国家人文步道的建设符合文化自信自强和文明交流互鉴的现实需求导向。欧洲文化线路是基于丰厚的共同历史文化积淀及欧洲一体化的现实需要。此前,我国部分省市在保护和发掘历史遗址遗迹时,结合自然资源禀赋,开发了线性遗产,成果丰硕。比如,浙江“诗路”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城乡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就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建设国家人文步道的策略选择及政策建议

建设国家人文步道,应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统领,以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为突破口,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建设方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总体布局、功能分区、重点项目以及实施保障等方面研究,统筹布局国家人文步道建设。

第二,谋划先行示范,分阶段实施建设。充分研究国家人文步道空间布局,通过合理规划,合理配置遗址保护、文物陈列、场景体验、休闲娱乐等功能,使之成为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文旅项目。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在条件相对成熟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先行示范区,取得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后再进行全国推广,最终形成国家人文步道网络体系。

第三,推进体系建设,有序开展建设。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设定若干国家人文步道原点,创设国家人文步道形象标志、层次分布体系、标识代码体系、规划设计导则、建设施工规则等标准化体系。

第四,抓好资源调查,合理布局项目。深入开展文物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的调查,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利用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合理布局项目,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

第五,重视产业集群,培育沿步道创意园区。借鉴四川成都天府绿道建设经验,发展文创主题绿园,最大限度发挥国家人文步道的复合型功能。深入推进步道沿线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结合乡村振兴、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相关政策,布局产业集群,实施建设功能分区,打造沿袭传统文化根脉,着眼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国家人文步道。

(作者单位: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4年3月1日“理论专题”版

图片1

院办电话:027-82630092   地址:武汉市发展大道495号   传真:027-82630092   邮编:430019
版权所有: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鄂ICP备09008587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9号
Copyright Wuh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版权所有 @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电话:027-82630092 传真:027-82630092
地址:武汉市发展大道495号 邮编:430019
鄂ICP备09008587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