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日报学苑论衡:为完善制度作出学术贡献
人民日报学苑论衡:为完善制度作出学术贡献

人类对制度的思考贯穿制度文明发展始终,这些思考成为推动时代发展、促进国家进步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我国学者着力对制度进行总结分析、研究阐释,围绕制度建设形成不少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作出了学术贡献。

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法与国家”进行系统论述,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逐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建立起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上世纪50年代,一大批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读阐释国体与政体相适应这一重大问题,深入研究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积极探寻适合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模式,我国制度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以更加深入的视角思考制度建设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结合起来,聚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问题,深入研究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等,并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比较研究,形成一批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点和优势的制度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制度理论研究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近年来,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制度理论研究中,持续关注和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关理论问题,并对法治中国建设、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等问题进行研究,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推动制度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的重大任务。在实践中,我们已经走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优越性、运行方式、成功经验等亟待进一步总结提炼,并以制度理论的形式呈现出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制度自信亟须有说服力的制度理论加以引导和培育。学术界应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不断深化制度理论研究,为坚定制度自信、保障制度建设沿着正确方向继续前进提供思想理论支撑。

坚持服务大局。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学术界要紧紧围绕党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的全面领导,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展探索研究,不断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做好研究,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梳理总结中国制度建设历程、发展特征、经验成果、逻辑理路以及相关体系建设等,在研究中彰显学理性、把握规律性。

立足中国实践。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扎根中国社会丰沃土壤、通过不懈实践探索而形成的。学术界应坚持问题导向,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重大改革事项、全面依法治国、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进行研究、推出成果。只有扎根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理论研究才能具有实践价值和实际意义。

着眼人民需求。我国制度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学术界要着眼人民需求,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要求,既为完善保障改善民生的制度和政策出谋划策,又对人民群众在改革实践中的伟大创造进行挖掘总结,使我国制度理论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作者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0年02月10日 09 版)

院办电话:027-82630092   地址:武汉市发展大道495号   传真:027-82630092   邮编:430019
版权所有: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鄂ICP备09008587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9号
Copyright Wuh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版权所有 @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电话:027-82630092 传真:027-82630092
地址:武汉市发展大道495号 邮编:430019
鄂ICP备09008587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9号